藥物名稱 療效 安全度 性價比 關注度
瑞易寧
43
鹽酸二甲雙胍片
27
優(yōu)泌林
18
諾和靈R
12
諾和龍
12
諾和銳30
9
  • 1控制蛋白質攝入
    評價:5
    100.0%的朋友認為有幫助
    控制蛋白質攝入的飲食結構,對改善血糖耐量有較好的效果
  • 2降低脂肪比例
    評價:6
    100.0%的朋友認為有幫助
    堅持接受低脂飲食,將脂肪的攝取量減少到較低水平

發(fā)病原因

發(fā)病原因

1型糖尿病確切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其病因乃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參與,主要由于免疫介導的胰島B細胞的選擇性破壞所致。

1.遺傳因素

(1)家族史: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報告雙親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發(fā)病率為4%~11%;兄弟姐妹間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發(fā)病率為6%~11%;同卵雙生子1型糖尿病發(fā)生的一致性不到50%。

(2)HLA與1型糖尿?。含F(xiàn)已證實某些HIA與1型糖尿病的發(fā)生有強烈的相關性,在一個有1型糖尿病的家族中,相同HLA抗原的兄弟姐妹發(fā)生糖尿病的機會為5%~

發(fā)病原因

發(fā)病原因

1型糖尿病確切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其病因乃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參與,主要由于免疫介導的胰島B細胞的選擇性破壞所致。

1.遺傳因素

(1)家族史: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報告雙親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發(fā)病率為4%~11%;兄弟姐妹間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發(fā)病率為6%~11%;同卵雙生子1型糖尿病發(fā)生的一致性不到50%。

(2)HLA與1型糖尿?。含F(xiàn)已證實某些HIA與1型糖尿病的發(fā)生有強烈的相關性,在一個有1型糖尿病的家族中,相同HLA抗原的兄弟姐妹發(fā)生糖尿病的機會為5%~10%,而非HLA相同的兄弟姐妹發(fā)生糖尿病的機會不到1%。

2.環(huán)境因素

1型糖尿病發(fā)生常與某些感染有關或感染后隨之發(fā)生,常見的感染原有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腦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及Epstein-Barr病毒等,但病毒感染后,糖尿病發(fā)生的易感性或抵抗性可能由先天決定。

3.遺傳-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

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對某個體1型糖尿病發(fā)病的影響程度不一,有關環(huán)境因素如何啟動胰島B細胞的自身免疫反應過程仍不完全清楚,一般情況下,人類l型糖尿病需要易感性的遺傳背景,即一些環(huán)境物質誘發(fā)具有遺傳易感性個體B細胞發(fā)生自身免疫。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確,現(xiàn)一般認為是具有強烈的遺傳或為多基因遺傳異質性疾病,環(huán)境因素有肥胖,活動量不足和老齡化等,其發(fā)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抵抗一般先于胰島素分泌障礙;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伴或不伴有胰島素抵抗,雖2型糖尿病具有遺傳異質性,但大多數伴2型糖尿病和空腹高血糖的患者特征性表現(xiàn)為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障礙和肝臟葡萄糖產生增加。

糖尿病的中醫(yī)辨證

中醫(yī)學對本病的病因病機論述較為詳細,認為主要是由于素體陰虛,五臟柔弱,復因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情志失調,勞欲過度,而導致腎陰虧虛,肺胃燥熱;病機重點為陰虛燥熱,而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病延日久,陰損及陽,陰陽俱虛;陰虛燥熱,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滯,血行澀滯而成瘀;陰損及陽,陽虛寒凝,亦可導致瘀血內陽。

1.素體陰虛;2.飲食不節(jié),形體肥胖;3.情志失調,肝氣郁結

診斷

診斷

糖尿病的診斷一般不難,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爾/升,和/或餐后兩小時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爾/升即可確診。診斷糖尿病后要進行分型:

1.1型糖尿病。發(fā)病年齡輕,大多<30歲,起病突然,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癥狀明顯,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癥酸中毒為首發(fā)癥狀,血清胰島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體可呈陽性。單用口服藥無效,需用胰島素治療。

2.2型糖尿病。常見于中老年人,肥胖者發(fā)病率高,??砂橛懈哐獕?,血脂異常、動脈硬化等疾病。起病隱襲,早期無任何癥狀,或僅有輕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顯者需做

診斷

診斷

糖尿病的診斷一般不難,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爾/升,和/或餐后兩小時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爾/升即可確診。診斷糖尿病后要進行分型:

1.1型糖尿病。發(fā)病年齡輕,大多<30歲,起病突然,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癥狀明顯,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癥酸中毒為首發(fā)癥狀,血清胰島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體可呈陽性。單用口服藥無效,需用胰島素治療。

2.2型糖尿病。常見于中老年人,肥胖者發(fā)病率高,??砂橛懈哐獕海惓?、動脈硬化等疾病。起病隱襲,早期無任何癥狀,或僅有輕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顯者需做糖耐量試驗才能確診。血清胰島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檢查

1.血糖

是診斷糖尿病的惟一標準。有明顯“三多一少”癥狀者,只要一次異常血糖值即可診斷。無癥狀者診斷糖尿病需要兩次異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試驗。

2.尿糖

常為陽性。血糖濃度超過腎糖閾(160~180毫克/分升)時尿糖陽性。腎糖閾增高時即使血糖達到糖尿病診斷可呈陰性。因此,尿糖測定不作為診斷標準。

3.尿酮體

酮癥或酮癥酸中毒時尿酮體陽性。

4.糖基化血紅蛋白(HbA1c)

是葡萄糖與血紅蛋白非酶促反應結合的產物,反應不可逆,HbA1c水平穩(wěn)定,可反映取血前2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斷血糖控制狀態(tài)最有價值的指標。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與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應結合的產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島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島素正?;蛟龈?,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胰島功能逐漸減退,胰島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見血脂異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時尤為明顯。表現(xiàn)為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標

胰島細胞抗體(ICA),胰島素自身抗體(IAA)和谷氨酸脫羧酶(GAD)抗體是1型糖尿病體液免疫異常的三項重要指標,其中以GAD抗體陽性率高,持續(xù)時間長,對1型糖尿病的診斷價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級親屬中也有一定的陽性率,有預測1型糖尿病的意義。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聯(lián)方法

可靈敏地檢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腎病尿白蛋白輕度升高。

糖尿病治療的主要目的包括:糾正代謝紊亂,消除癥狀,保障(兒童患者)正常生長發(fā)育,維護良好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的能力;預防各種急性或慢性并發(fā)癥和伴隨癥的發(fā)生,延長壽命,降低病殘率和病死率,其原則為:持之以恒、綜合管理。具體防治措施如下:

(一)宣傳教育

由于約有半數以上的早期患者并無癥狀或癥狀輕微,常不能及時確診和得到防治,因而要大力開展糖尿病宣傳教育,讓已確診的患者了解糖尿病并逐漸熟悉飲食,運動,用藥和尿糖、血糖監(jiān)測等基本措施的綜合治療原則,配合醫(yī)務人員提高控制質量。

(二)飲食治療

根據

糖尿病治療的主要目的包括:糾正代謝紊亂,消除癥狀,保障(兒童患者)正常生長發(fā)育,維護良好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的能力;預防各種急性或慢性并發(fā)癥和伴隨癥的發(fā)生,延長壽命,降低病殘率和病死率,其原則為:持之以恒、綜合管理。具體防治措施如下:

(一)宣傳教育

由于約有半數以上的早期患者并無癥狀或癥狀輕微,常不能及時確診和得到防治,因而要大力開展糖尿病宣傳教育,讓已確診的患者了解糖尿病并逐漸熟悉飲食,運動,用藥和尿糖、血糖監(jiān)測等基本措施的綜合治療原則,配合醫(yī)務人員提高控制質量。

(二)飲食治療

根據患者具體需要和生活習慣等估計:1.按病人年齡、性別、身高標準體重; 2.根據標準體重及工作性質,估計每日所需總熱量; 3.食物中糖、蛋白質、脂肪分配比例(按熱量計);4.熱量分布;5.隨訪時調整;6.粗纖維飲食。

(三)運動鍛煉

(四)藥物治療

1.口服藥物治療:包括磺脲類藥物、雙胍類降糖藥、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增敏劑和格列奈類胰島素促分泌劑。

2.胰島素治療。其中1型糖尿病需要用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中口服降糖藥失效者先采用聯(lián)合治療方式,無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藥,改為每天注射2次胰島素。

(五)慢性并發(fā)癥防治原則。

此系臨床上重要而復雜問題,重點將處理原則概述如下:1.心血管病變;2.腎臟病變;3.神經病變;4.視網膜病變;5.足潰瘍

(六)糖尿病人妊娠處理

妊娠與糖尿病相互影響,糖尿病者妊娠后期,往往病情加重,因此糖尿病不論有無癥狀,妊娠時應予特別嚴密觀察,加強飲食控制,患者均應采用胰島素治療,原來用口服藥者也應改為胰島素。整個妊娠過程中應密切監(jiān)測血糖和調節(jié)胰島素用量。

(七)手術前后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治療常受外科疾病、手術治療及麻醉的影響,因此手術前后需格外注意。

糖尿病并發(fā)癥眾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糖尿病足病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塊已形成,支端神經損傷,血管容易閉塞,而“足”離心臟最遠,閉塞現(xiàn)象最嚴重,從而引發(fā)水腫、發(fā)黑、腐爛、壞死,形成壞疽。

(二)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變表現(xiàn)之一,臨床特征為蛋白尿,漸進性腎功能損害,高血壓、水腫,晚期出現(xiàn)嚴重腎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三)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可以損壞眼睛后面非常細小的血管,引起各種各樣的眼部疾病,如角膜潰瘍、青光眼、玻璃體積血、視神經病病變,最

糖尿病并發(fā)癥眾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糖尿病足病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塊已形成,支端神經損傷,血管容易閉塞,而“足”離心臟最遠,閉塞現(xiàn)象最嚴重,從而引發(fā)水腫、發(fā)黑、腐爛、壞死,形成壞疽。

(二)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變表現(xiàn)之一,臨床特征為蛋白尿,漸進性腎功能損害,高血壓、水腫,晚期出現(xiàn)嚴重腎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三)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可以損壞眼睛后面非常細小的血管,引起各種各樣的眼部疾病,如角膜潰瘍、青光眼、玻璃體積血、視神經病病變,最常見的是視網膜病變,導致視力衰退,甚至失明。

(四)糖尿病腦病

長期、大量的臨床實證研究表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高胰島素血癥能夠引起認知障礙和大腦的神經生理及結構改變,造成不良影響。

(五)糖尿病性心臟病

糖尿病性心臟病所包括的范圍較廣,包括在糖尿病基礎上并發(fā)或伴發(fā)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臟微血管疾病及心臟自主神經病變。

(六)糖尿病胰腺癌

(七)糖尿病皮膚病

常見的皮膚病變有:皮膚感染、皮膚瘙癢、糖尿病性大皰病、糖尿病性黃瘤和糖尿病性皮疹。

(八)糖尿病性病

(九)糖尿病口腔病變

(十)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可累及周圍神經、自主神經、顱神經、腦和脊髓。

(十一)糖尿病合并高血壓

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的患病率為非糖尿病患者的兩倍,且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病率的高峰比正常人提早10年出現(xiàn),而伴有高血壓者更易發(fā)生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及末梢大血管病,并加速視網膜病變及腎臟病變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十二)無癥狀糖尿病

(十三)糖尿病ED

糖尿病ED是指男性持續(xù)或反復發(fā)生陰莖不能達到或維持勃起以完成性交,可表現(xiàn)為獲得勃起的能力不一致,僅能維持短暫勃起的趨向或完全不能勃起。

1.一級預防

是指針對糖尿病易感個體或整個人群進行的非選擇預防,主要指通過改變環(huán)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防止或降低糖尿病發(fā)生的一切活動,如適當限制能量攝入,避免肥胖,促進體重正常和鼓勵進行較多的體力活動等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2.二級預防

以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高脂血癥,40歲以上肥胖或超重及妊娠糖尿病等)為普查對象,對早期發(fā)現(xiàn)的隱性2型糖尿病及糖代謝紊亂的人群及時進行早期干預治療和管理,防止或減少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尤其重點是預防或延遲糖尿病前期階段的人

1.一級預防

是指針對糖尿病易感個體或整個人群進行的非選擇預防,主要指通過改變環(huán)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防止或降低糖尿病發(fā)生的一切活動,如適當限制能量攝入,避免肥胖,促進體重正常和鼓勵進行較多的體力活動等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2.二級預防

以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高脂血癥,40歲以上肥胖或超重及妊娠糖尿病等)為普查對象,對早期發(fā)現(xiàn)的隱性2型糖尿病及糖代謝紊亂的人群及時進行早期干預治療和管理,防止或減少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尤其重點是預防或延遲糖尿病前期階段的人群向2型糖尿病進展,主要包括行為干預和藥物干預兩方面。

(1)行為干預:包括限制總熱量攝入,降低飲食中脂肪,干預成功越多,向糖尿病的轉化率越低。

(2)藥物干預:由于進行飲食和運動干預,實踐中患者常難以持之以恒,依從性欠佳,其長期干預的效果有限,故近年來藥物干預漸受重視,主要包括:①早期使用胰島素;②免疫抑制;③促進修復;④免疫調節(jié)。

3.三級預防

即對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通過各種手段綜合治療以預防或延緩其并發(fā)癥,主要針對的是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

(1)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危害性: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涉及全身所有組織和器官,包括血管病變、神經病變、腎病、視網膜病變、皮膚與骨關節(jié)病變及感染等其他多種并發(fā)癥。

(2)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綜合防治措施: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為盡可能減少或延緩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發(fā)生和發(fā)展,需采取全面合理的綜合措施。

①積極控制或消除與并發(fā)癥有關的危險因素;

②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③重視對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易感的人群;

④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及對高危人群的普查;

⑤加強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有關糖尿病知識教育。

4.糖尿病社區(qū)防治模式的建立

糖尿病社區(qū)防治模式主要包括3個部分:糖尿病保健網絡,糖尿病家庭和糖尿病防治中心。

點擊收起更多
點擊查看更多
選擇版塊:
  • +

最多上傳8張圖片,每張大小不能超過1M

  • 眉间万般柔情
    眉间万般柔情

    糖尿病人饮食禁忌大揭秘:这些食物你绝对不能碰,你知道吗?

    糖尿病是一种日益普遍的慢性疾病,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特别是那些经常暴饮暴食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糖尿病的困扰。为了维护健康,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了解哪些食物适宜食用,哪些食物应尽量避免。

    首当其冲的是那些热量过高、糖分丰富的食物。如糖果、蛋糕、巧...
    展开
    糖尿病是一种日益普遍的慢性疾病,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特别是那些经常暴饮暴食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糖尿病的困扰。为了维护健康,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了解哪些食物适宜食用,哪些食物应尽量避免。

    首当其冲的是那些热量过高、糖分丰富的食物。如糖果、蛋糕、巧克力等高糖食品,它们会迅速升高血糖,加剧糖尿病的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远离这些小甜点,选择低糖、高纤维的食物,以保持血糖的稳定。

    其次,高油脂和高蛋白质食物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避免的。过多的油脂和蛋白质摄入,不仅会加重身体负担,还可能导致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患者应当尽量选择低脂、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豆类等。

    此外,辛辣刺激的食物也应尽量避免。辛辣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影响营养的吸收和身体的健康。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保持胃肠道的健康尤为重要,因此应当避免食用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的健康与平衡。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热量、高糖分、高油脂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体检也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的人生。
    收起
    2024-03-14 11:39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物事人非空自悲
    物事人非空自悲

    糖尿病导致肾脏衰竭,该如何应对?

    糖尿病肾脏衰竭的治疗与应对策略

    糖尿病肾脏衰竭,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高度重视的一种并发症。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肾脏衰竭尤为危险。因此,对于已经出现肾脏衰竭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至关重要。

    首先,...
    展开
    糖尿病肾脏衰竭的治疗与应对策略

    糖尿病肾脏衰竭,是糖尿病患者需要高度重视的一种并发症。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肾脏衰竭尤为危险。因此,对于已经出现肾脏衰竭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至关重要。

    首先,糖尿病肾脏衰竭的治疗方式多样,但核心在于控制血糖和肌酐水平。患者需要根据肌酐升高的程度来确定治疗方案。如果肌酐水平较高,可能需要选择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方式以达到控制效果。而如果肌酐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治疗则可以侧重于降尿蛋白和改善肾血流。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饮食控制同样关键。建议采取低蛋白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同时,患者还需密切关注血肌酐等指标的变化,以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

    除了医疗手段外,糖尿病肾脏衰竭的患者还需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患者应避免私自选择药物,以免对肾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总的来说,糖尿病肾脏衰竭虽然严重,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饮食控制,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收起
    2024-03-13 20:08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隔壁王学长
    隔壁王学长

    隐性肾脏疾病难察觉?这些症状可能是肾脏在“求救”!你知道吗?

    急性肾盂肾炎是一种起病急骤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寒战、发热、腰背痛等,同时可能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尿痛、尿频和夜尿增多等症状。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育龄妇女更容易受到影响。

    当患有急性肾盂肾炎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和寒战,体温通常在38~39℃之间,甚至可...
    展开
    急性肾盂肾炎是一种起病急骤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寒战、发热、腰背痛等,同时可能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尿痛、尿频和夜尿增多等症状。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育龄妇女更容易受到影响。

    当患有急性肾盂肾炎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和寒战,体温通常在38~39℃之间,甚至可能高达40℃。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热退后可能伴有大汗。除了这些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对于慢性肾盂肾炎的护理,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多喝水。这是因为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从而有助于清洗膀胱和尿道,减轻尿路刺激症状。同时,多喝水还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促进肾脏的健康。

    在慢性肾盂肾炎的护理过程中,每日饮水量至少要超过2000ml,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总之,对于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的护理,多喝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多喝水,可以促进肾脏的健康,减轻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收起
    2024-03-12 01:04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隔壁王学长
    隔壁王学长

    隐性肾脏疾病难察觉?这些症状可能是肾脏在“求救”!你知道吗?

    急性肾盂肾炎是一种起病急骤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寒战、发热、腰背痛等,同时可能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尿痛、尿频和夜尿增多等症状。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育龄妇女更容易受到影响。

    当患有急性肾盂肾炎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和寒战,体温通常在38~39℃之间,甚至可...
    展开
    急性肾盂肾炎是一种起病急骤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寒战、发热、腰背痛等,同时可能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尿痛、尿频和夜尿增多等症状。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育龄妇女更容易受到影响。

    当患有急性肾盂肾炎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和寒战,体温通常在38~39℃之间,甚至可能高达40℃。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热退后可能伴有大汗。除了这些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对于慢性肾盂肾炎的护理,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多喝水。这是因为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从而有助于清洗膀胱和尿道,减轻尿路刺激症状。同时,多喝水还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促进肾脏的健康。

    在慢性肾盂肾炎的护理过程中,每日饮水量至少要超过2000ml,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总之,对于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的护理,多喝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多喝水,可以促进肾脏的健康,减轻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收起
    2024-03-12 01:04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翻不完的夏天
    翻不完的夏天

    男性尿液中泡沫十分钟消失,是否正常?健康隐患需知!

    男性尿液中泡沫的存在与消失时间,常常被视为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尽管有时泡沫的短暂存在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泡沫持续存在超过一定时间,比如十分钟,那就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

    通常,尿液中含有多种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在排尿时会形成大小不等的泡沫。这些泡沫通常在10...
    展开
    男性尿液中泡沫的存在与消失时间,常常被视为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尽管有时泡沫的短暂存在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泡沫持续存在超过一定时间,比如十分钟,那就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

    通常,尿液中含有多种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在排尿时会形成大小不等的泡沫。这些泡沫通常在10秒钟内就会消失,这是正常现象。然而,如果尿液中的泡沫长时间不消失,这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

    比如,肾炎患者的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过高,这会导致尿液中形成大量泡沫,并且这些泡沫通常在20秒左右才会慢慢消失。另外,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尿糖含量过高,也会出现泡沫,这些泡沫一般在15秒左右消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在摄入过多蛋白质食物或作息紊乱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尿液中泡沫长时间不消失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是一过性的,不必过于担心,只需要调整日常作息和饮食习惯即可。

    如果尿液中的泡沫持续时间过长,比如超过10分钟,建议尽早就医。患者可以前往正规医院的泌尿外科或内分泌科就诊,通过专业医生的检查,明确泡沫尿的具体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的来说,男性尿液中泡沫的消失时间可以作为健康的一个参考指标。虽然泡沫的短暂存在可能是正常的,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收起
    2024-03-07 15:58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长愿相随
    长愿相随

    糖尿病可以吃辣吗?医生告诉你真相,饮食不再迷茫!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面临的健康挑战也日益增多。其中,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且难以根治的慢性疾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尤其是饮食控制,成为了每个糖友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一直存在着诸多疑问和误区。尤其是对于那...
    展开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面临的健康挑战也日益增多。其中,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且难以根治的慢性疾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尤其是饮食控制,成为了每个糖友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一直存在着诸多疑问和误区。尤其是对于那些钟爱辣味食物的患者来说,他们常常在辣椒与健康之间徘徊。事实上,辣椒作为一种调味品,其含有的辣椒素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一定的益处。辣椒素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糖尿病的症状。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可以无节制地食用辣椒。任何食物的摄入都需要适量,过量食用辣椒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火,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对于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来说,辣椒的摄入可能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药物效果。

    除了辣椒的摄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还需要注意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多食用高纤维和高淀粉的适中食物。同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少吃多餐,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除了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按时服药,不私自停药。此外,适度的锻炼也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长期窝在家里,缺乏运动,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可以吃辣,但需要注意适量,并合理搭配其他食物。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患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收起
    2024-03-04 03:22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追着太阳飞
    追着太阳飞

    妊娠期糖尿病,该如何应对才能保护母婴健康?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期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准妈妈们都非常关注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有效的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方法。

    首先,饮食疗法是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大多数糖尿病孕妇通过饮食调理都能很好调控血糖。因此,认真听取医生...
    展开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期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准妈妈们都非常关注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有效的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方法。

    首先,饮食疗法是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大多数糖尿病孕妇通过饮食调理都能很好调控血糖。因此,认真听取医生的食疗建议,不能吃的坚决忌口,对于情况较轻的高血糖孕妇很有效果。此外,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导致血糖升高,防止饿肚子导致酮体过多继而中毒。为了能通过饮食调控血糖,孕妇要少吃一些糖分过高的食物,多摄入优质蛋白,如虾肉、鸡肉等等。一日三餐千万不能用水果代替,就算胃口不好,也尽量吃一些主食。虽然孕妇要注意控制体重,但不能因此影响到热量的摄入。随着孕期的发展,胎儿对热量的需求会逐渐变大,供给跟不上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在饮食调理无用的基础上,医生会决定是否需要注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不过,注射胰岛素和饮食调理是要同时进行的,准妈妈们不能以此为借口又开始百无禁忌。

    此外,监护配合也是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定期到做与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母婴检测,根据医生的要求做及时的反馈与自测,有了这些第一手资料才能让医生的治疗更加有效。

    最后,不要忘记在怀孕后期做糖尿病筛查。事先和医生约定检查时间,问清楚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如需不需要空腹等。平时的产前检查也要勤做,因为一些症状的出现暗示了孕期糖尿病的发生,比如羊水过多、尿糖等等。

    总之,妊娠期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准妈妈们完全可以控制好血糖,保障自己和胎儿的健康。
    收起
    2024-02-27 09:06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萝卜吃兔子
    萝卜吃兔子

    糖尿病治疗效果好吗?一文解析糖尿病治疗的疗效与影响

    轻微的糖尿病虽然可以治疗,但大部分的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治疗糖尿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有耐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展开
    轻微的糖尿病虽然可以治疗,但大部分的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治疗糖尿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有耐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许多糖尿病患者来说,减重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通过运动还是饮食控制,最终目的都是要控制体重,进而控制血糖水平。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减轻症状。

    当饮食和运动治疗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时,药物治疗就成为了必要的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是常见的药物治疗方式之一,主要分为磺酰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格列酮类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类型。每种类型的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和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胰岛素治疗是另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治疗方法。胰岛素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应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到合适的注射量,并尽量模拟正常分泌过程。注射胰岛素需要注意正确的注射方法和位置,以免影响胰岛素的效果。关于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建议阅读相关的专业文章或咨询专业医生。

    除了传统的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外,现在还有一些新型的降糖药物正在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例如,肠促胰素类似物等新型降糖药物,但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的临床数据来证实。因此,目前使用这些新型降糖药物的人还比较少。

    总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耐心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收起
    2024-02-26 10:46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且醉待山雨
    且醉待山雨

    糖尿病患者饮食:如何制定健康食谱并保持血糖稳定?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一场与健康的博弈

    糖尿病,这一现代生活中的常见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食物治疗的重要性远超过药物治疗。即使药物再昂贵,如果饮食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眼睛失明和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
    展开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一场与健康的博弈

    糖尿病,这一现代生活中的常见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食物治疗的重要性远超过药物治疗。即使药物再昂贵,如果饮食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眼睛失明和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食盐的摄入量是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控制的。过量的盐摄入已被证明会引发高血压和糖尿病,而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普遍存在高钠低钾的问题。这意味着,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可能在无形中增加了患病的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过咸的食物是绝对禁忌,他们需要时刻警惕食物中的盐分,确保摄入量在合理范围内。

    其次,粗粮是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的理想选择。粗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这种物质可以帮助调节血糖,中和体内多余的糖分。通过食用粗粮,患者可以改善自己的多糖体质,使血糖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因此,鼓励糖尿病患者多吃粗粮,不仅有助于控制病情,还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

    最后,限制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高能量的食物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升高和血糖过高等问题。如果人体吸收的能量超出需求,长时间积累下来会导致体重增加,增加心脏负担。更严重的是,过量的糖分还可能导致眼睛失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在极端情况下需要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应避免高能量食物,确保能量的摄入与需求保持平衡。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和坚持的过程。通过合理控制食盐摄入、增加粗粮摄入以及限制高能量食物的摄入,他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这不仅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的负责。让我们一起关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收起
    2024-02-23 21:03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不成魔不快活
    不成魔不快活

    血糖高原因:揭秘高血糖背后的神秘因素,你中招了吗?

    血糖高可能只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但也可能隐藏着更严重的病理性问题。了解血糖高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采取针对性措施,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首先,我们要明白,血糖高的生理性原因可能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有关。饮食不节、暴饮暴食、爱吃高糖高脂食物、长期饮酒等都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展开
    血糖高可能只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但也可能隐藏着更严重的病理性问题。了解血糖高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采取针对性措施,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首先,我们要明白,血糖高的生理性原因可能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有关。饮食不节、暴饮暴食、爱吃高糖高脂食物、长期饮酒等都可能导致血糖升高。此外,身体过于肥胖、运动量过少也可能引起血糖含量升高。这些因素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调整生活习惯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另一方面,一些长期用药也可能影响糖类物质代谢,导致血糖升高。例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烟酸、二氮嗪等药物,可能会引起血糖高。不过,这种情况在停药后通常可自行缓解。

    然而,血糖高的病理性原因则可能更为严重。例如,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异常,导致血糖升高。治疗糖尿病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制剂及降血糖药物,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此外,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血糖含量升高。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等疾病可能导致身体分泌更多的升糖激素,从而使血糖升高。对于这类患者,治疗心脏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血糖的控制。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疾病也可能引起血糖升高。例如,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身体受到病毒等致病菌感染时,血糖水平也可能迅速升高。因此,在查出血糖高的同时,最好做一下全身性检查,以确定具体诱因并治疗。

    总之,了解血糖高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对于生理性原因所致的血糖高,调整生活习惯是关键;而对于病理性原因所致的血糖高,则需要针对具体疾病进行治疗。通过合理的措施,我们可以保持健康的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收起
    2024-02-22 23:34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追着太阳飞
    追着太阳飞

    糖尿病患者生存期:活得长久的秘密?本文为你揭秘!

    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期:控制血糖是关键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众多人的健康。糖尿病患者能活多久并不仅仅取决于疾病本身,而是与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血糖控制密切相关。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话题,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延长寿命。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糖尿病患者...
    展开
    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期:控制血糖是关键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众多人的健康。糖尿病患者能活多久并不仅仅取决于疾病本身,而是与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血糖控制密切相关。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话题,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延长寿命。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大多与其并发症有关,而非糖尿病本身。这意味着,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糖尿病患者可以过上接近正常的生活。若患者能够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他们就有可能像正常人一样长寿。然而,如果患者不注意饮食,无法稳定控制血糖,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患者的寿命产生严重影响。例如,持续的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此外,它还会影响皮肤健康,导致皮肤溃烂和感染。更严重的是,长期的高血糖还会对肾脏造成损害,最终导致尿毒症。

    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状况,患者在生活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 限制淀粉摄入:过多的淀粉会在体内转化为糖分,加重糖尿病病情。因此,患者应限制淀粉的摄入。
    3. 避免食用糖类:糖类是糖尿病的禁忌,食用糖类会直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4. 低钠高纤维素饮食:高钠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和粥样动脉硬化,而适当的纤维素摄入有助于改善胆固醇、脂肪和糖类的代谢。
    5. 保持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调节血糖水平,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能活多久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病情。通过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接受正确的治疗,糖尿病患者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应被疾病所吓倒,而是应该积极面对,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战胜糖尿病,过上健康长寿的生活。
    收起
    2024-02-21 14:22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旧风年间
    旧风年间

    糖耐量检查,你真的了解吗?不做会怎样?

    糖耐量检查:早期发现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为了避免或及早发现糖尿病,许多人选择进行糖耐量检查。那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糖耐量检查有必要做吗?

    首先,对于存在糖尿病发病高危风险的人群,糖耐量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
    糖耐量检查:早期发现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为了避免或及早发现糖尿病,许多人选择进行糖耐量检查。那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糖耐量检查有必要做吗?

    首先,对于存在糖尿病发病高危风险的人群,糖耐量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肥胖、有过往血糖异常的检测记录或有家族遗传史等。通过糖耐量检查,可以有效地检测出耐量增高、降低和隐匿型糖尿病者的情况。

    糖耐量检查的临床意义重大。耐量增高主要指血糖测量值低于正常值,常见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胰岛β细胞瘤等疾病。耐量降低则是指血糖测量值高于正常值,主要见于肾性糖尿和糖尿病等疾病。对于隐匿型糖尿病患者,其空腹血糖可能正常或稍高,但口服糖后血糖会出现急度上升的情况,无法在两小时后降低到正常水平。

    糖耐量试验是检查糖尿病前期症状的最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及早发现血糖值在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糖耐量减低人群,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对于存在糖尿病发病高危风险的人群,定期进行糖耐量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糖尿病前期症状,还能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科学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我们可以共同应对糖尿病这一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收起
    2024-02-20 19:23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一捅一个马蜂窝
    一捅一个马蜂窝

    糖尿病是吃糖多引起的吗?——揭秘糖尿病的真正成因

    糖尿病并不是吃糖多引起的,而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出现功能障碍,无法分泌维持血糖含量保持正常水平的激素。虽然吃糖会引发人体血糖含量升高,但一般机体都会进行调节,逐渐恢复正常值。实际上,糖尿病的引发病因有多种,主要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异常而导致的体内血糖含量过高。

    糖尿病...
    展开
    糖尿病并不是吃糖多引起的,而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出现功能障碍,无法分泌维持血糖含量保持正常水平的激素。虽然吃糖会引发人体血糖含量升高,但一般机体都会进行调节,逐渐恢复正常值。实际上,糖尿病的引发病因有多种,主要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异常而导致的体内血糖含量过高。

    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比较复杂,其中生活方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经常吃宵夜或摄入高脂肪食物,都可能加重身体负担,引发体内代谢障碍,从而成为糖尿病的诱因之一。此外,遗传因素也是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这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

    对于糖尿病患者,医学治疗是必要的。药物治疗、手术和饮食控制都是常用的治疗方法。糖尿病患者需要减少糖分的摄入,但这并不意味着吃糖是导致糖尿病的原因。相反,吃糖多可能会加重病情发展或影响糖尿病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收起
    2024-02-19 17:26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隔壁王学长
    隔壁王学长

    糖尿病患者何时能康复?科学方法助你走出康复迷雾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紊乱性疾病,由于机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当前医疗条件下,糖尿病尚不能被彻底治愈,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症状较轻的糖尿病患...
    展开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紊乱性疾病,由于机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当前医疗条件下,糖尿病尚不能被彻底治愈,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症状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康复时间通常较快。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如控制体重、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措施,可以在1到3个月内取得明显的改善效果。这些措施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分泌状况,促进身体的自然康复。

    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借助药物来控制病情。降糖药物的使用可以协助患者将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在药物使用合理的情况下,患者的血糖可以得到稳定控制,这种情况也被称为临床康复。然而,具体的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对于已经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如糖尿病足、溃疡等,恢复时间会延长。除了药物治疗外,可能还需要进行多次换药、伤口护理等措施,以促进伤口愈合。这种情况下,恢复时间的不确定性较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糖尿病的康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治疗的关键在于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使其能分泌正常的胰岛素。患者应坚持科学的治疗和管理,树立信心,正确认识糖尿病。同时,避免长期处于忧虑状态,以免对病情造成负面影响。通过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收起
    2024-02-18 07:36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眉间万般柔情
    眉间万般柔情

    糖尿病患者脚麻是正常现象吗?

    糖尿病的症状及其处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饥饿感强烈、食欲大增、脚部麻痹发抖,严重时还会伴有疼痛感。这些症状可能会让人疑惑,糖尿病脚麻是正常的吗?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症状并非糖尿病独有的,也可能是其他疾病...
    展开
    糖尿病的症状及其处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饥饿感强烈、食欲大增、脚部麻痹发抖,严重时还会伴有疼痛感。这些症状可能会让人疑惑,糖尿病脚麻是正常的吗?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症状并非糖尿病独有的,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例如,脚麻也可能是神经疾病的并发症。因此,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不应自行判断,而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建议。

    血糖过高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可能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是家族遗传导致的。如果你发现自己有类似的症状,如强烈的饥饿感,吃很多却仍感饥饿,或者手脚麻痹、发抖等,建议尽快进行血糖检测。如果血糖检测结果偏高,那就需要特别注意了,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你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发展成糖尿病。

    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神经病变。这种并发症会导致手脚麻木、疼痛,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的活动功能。如果你已经确诊为糖尿病,并且出现了这些症状,建议立即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肌电图等,以确定是否出现了神经病变。

    总的来说,糖尿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应尽快寻求医生的帮助。同时,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收起
    2024-02-08 16:08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北风承欢
    北风承欢

    糖尿病血糖标准:是该放宽还是严格控制?

    糖尿病血糖标准及诊断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及时接受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血糖标准及诊断方法。

    一、糖尿病血糖标准

    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糖尿病血糖标准如下:...
    展开
    糖尿病血糖标准及诊断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及时接受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血糖标准及诊断方法。

    一、糖尿病血糖标准

    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糖尿病血糖标准如下:

    1. 空腹血糖值大于等于7.0毫摩尔每升。
    2. 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大于等于11.1毫摩尔每升。

    如果满足以上任一条件,即可被诊断为糖尿病。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如下:

    1. 空腹状态下血糖值在4.4~7.0毫摩尔每升。
    2. 非空腹状态下血糖值小于10毫摩尔每升。

    然而,血糖控制标准还需根据患者的年龄、预期寿命及病情严重程度综合考虑。

    二、糖尿病血糖的诊断方法

    1. 查体检查
    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查体检查,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脉搏、呼吸、血压和生命体征等。同时,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四肢、皮肤等情况。这些检查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 生化检查
    生化检查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静脉血糖检测、肝肾功能检查、血脂、血液黏稠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肾小球滤过率以及糖化白蛋白等。此外,尿常规和大便常规也是必要的检查项目,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

    3. 并发症筛查
    确诊糖尿病后,医生会进行相关并发症的筛查。筛查项目包括心电图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眼底筛查、眼压测量、四肢血管彩色超声多勒普以及四肢肌电图等。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有效地诊断出患者所患的并发症,并及时进行治疗。
    收起
    2024-02-07 12:38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不酷不随性
    不酷不随性

    糖尿病患者:芒果能否成为你餐桌上的甜蜜选择?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十分重要,不仅需要限制糖分的摄入,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果来满足营养需求。虽然水果口感甜美,营养价值高,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水果非常重要。芒果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水果,但是它的升糖指数较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够理想,最好禁食...
    展开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十分重要,不仅需要限制糖分的摄入,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果来满足营养需求。虽然水果口感甜美,营养价值高,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水果非常重要。芒果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水果,但是它的升糖指数较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够理想,最好禁食芒果。

    相反,苹果、无花果、橙子等水果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选择。这些水果不仅口感好,营养价值高,还有助于预防一些疾病。苹果含有较多的钾,对于高血压患者很有好处。无花果可以帮助消化,促进食欲,火龙果则对预防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好的效果。橙子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功效,具有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效果。

    当然,糖尿病患者吃水果也需要注意控制量。即使是适合食用的水果,也不能过量摄入。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水果,比如上午九到十点,这样可以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如果血糖控制得比较理想,可以适当增加水果的摄入量,但也要注意选择不太甜的水果,如苹果、猕猴桃、柚子等。

    总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饮食控制,选择合适的水果以满足营养需求。如果自己的血糖控制不好,就需要忌嘴一些甜的水果,尤其是芒果。如果血糖控制得比较好,可以适当的少吃一点,但也要注意控制量。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选择合适的水果,糖尿病患者可以保持健康的血糖水平,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
    收起
    2024-02-06 05:50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夏风不燥
    夏风不燥

    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吗?

    糖尿病,这一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难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人疑惑,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终身服药?答案并非绝对,这取决于患者的病情轻重。

    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终身服药并不是必然选择。一些病情较轻、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的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确实...
    展开
    糖尿病,这一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难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人疑惑,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终身服药?答案并非绝对,这取决于患者的病情轻重。

    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终身服药并不是必然选择。一些病情较轻、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的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确实有可能摆脱药物依赖。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病情,患者仍需定期监测血糖,保持对病情的警惕。

    然而,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了有效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通常需要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治疗目标是降低胰岛素抵抗、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在病情轻微至中度的情况下,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后,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病情,此时可能不需要终身服药。

    但当糖尿病病情严重,血糖难以稳定或出现并发症时,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这是因为药物治疗能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总结来说,糖尿病的治疗并不仅仅是药物治疗,还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血糖监测等多个方面。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了解自己的病情、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收起
    2024-02-05 17:37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春秋不做梦
    春秋不做梦

    糖尿病高血糖的危害:糖分超标究竟有多可怕?

    糖尿病高血糖的危害不容忽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有糖尿病后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如果血糖持续升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那么,糖尿病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呢?

    一、脱水高渗

    高血糖会导致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出现渗透性利尿。如果不能及时...
    展开
    糖尿病高血糖的危害不容忽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有糖尿病后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如果血糖持续升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那么,糖尿病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呢?

    一、脱水高渗

    高血糖会导致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出现渗透性利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血糖,身体会出现脱水症状。脱水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细胞内的水分外泄,细胞大量失水时,可能会引起脑功能紊乱,甚至有致命的危险。

    二、电解质紊乱

    高血糖会使尿量增加,长时间会导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糖尿病酮酸中毒,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头晕头痛、嗜睡、昏迷等不适症状。

    三、身体消瘦

    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使身体无法充分吸收利用摄取的葡萄糖,从而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为身体提供能量,导致身体消瘦、疲乏无力,免疫力也会下降。

    四、胰岛功能衰竭

    高血糖会对胰岛细胞造成伤害,大量坏死可能导致胰岛功能衰竭,无法分泌胰岛素,使糖尿病病情进一步恶化。

    五、引发并发症

    1. 糖尿病肾病:血糖控制不好会引起肾脏病变,出现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肾衰竭,危及生命。
    2. 糖尿病足:严重时会出现足部疼痛、间歇性跛行、皮肤干燥、肌肉萎缩、足部坏疽等症状。
    3. 糖尿病眼病:长时间处在高血糖状态中,微血管病变可能会引起糖尿病眼病,对视力影响很大,严重时会导致失明。

    总结:患有糖尿病后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避免长时间处在高血糖状态中。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药物治疗,保持血糖稳定,避免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收起
    2024-02-04 21:28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翻不完的夏天
    翻不完的夏天

    妊娠期糖尿病危害有哪些?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期常见的合并症,随着孕周的增加,胎盘分泌的激素会拮抗胰岛素功能,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对孕妇自身产生影响,还会对胎儿的健康带来危害。

    一、对孕妇的危害

    1. 妊娠高血压疾病、流产率、阴部感染、生殖道感染...
    展开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期常见的合并症,随着孕周的增加,胎盘分泌的激素会拮抗胰岛素功能,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对孕妇自身产生影响,还会对胎儿的健康带来危害。

    一、对孕妇的危害

    1. 妊娠高血压疾病、流产率、阴部感染、生殖道感染、尿路感染的几率增加。
    2. 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率增高等。
    3. 产后5~16年,发生2型糖尿病的几率增加。

    二、对胎儿的危害

    1. 巨大儿:母体血糖控制不好,可致胎儿高血糖,促使胎儿生长加速和过度,产生巨大儿。
    2. 流产、早产、死胎的发生率增高。
    3. 新生儿低血糖、低血钙、呼吸窘迫症等。甚至出现一些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先天性畸形等。

    为了自己和胎儿的健康,怀孕的准妈妈一定要定期去做孕期的检查。同时,保持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和减轻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收起
    2024-02-02 06:03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那年一路向北
    那年一路向北

    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搭建生命之桥,探索解决之道?

    维持血透患者的生命线-血透通路

    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需要依靠规律的血液透析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维持内环境的平衡。血透通路,即俗称的瘘管,是这些患者的生命线。如果血透通路不畅或闭塞,无法进行有效的血透,患者将面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建立和维护血透通...
    展开
    维持血透患者的生命线-血透通路

    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需要依靠规律的血液透析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维持内环境的平衡。血透通路,即俗称的瘘管,是这些患者的生命线。如果血透通路不畅或闭塞,无法进行有效的血透,患者将面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建立和维护血透通路至关重要。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两种主要的透析方式。腹膜透析通过置放一条小管子在腹部,利用透析溶液清除体内废物。血液透析则需要通过针的穿刺,引导血液到透析机上,经过净化后再回流到体内。选择哪种透析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在饮食方面,血透患者应注重优质蛋白、高钙、足够热量、低钾、低磷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同时,水分的摄入也需严格控制。

    关于血透“瘘管”,许多人误以为需要置放一根管子在体内。实际上,上肢浅部静脉容易穿刺,但由于血流速度太慢,无法满足血透的需求。而动脉或深部静脉血流量大,可满足血透要求,但位置较深,穿刺难度大且不易反复使用。因此,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是更合适的选择。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是将一段40厘米长的人工血管埋于皮下,两端分别连接于自体动、静脉。血透时,穿刺于皮下人工血管即可。因为人工血管有6mm直径,很容易穿刺。但这种瘘管不能马上使用,需等待一段时间让血管扩张和成熟。

    患者应在血透之前建立血透通路,无论是自体动静脉内瘘还是人工血管动静脉瘘都不能马上使用。过早使用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如出血、感染或瘘管堵塞等。

    当需要紧急血透时,可以采用深静脉置管的方法。但这只是一种应急措施,不是长期解决方案。因此,建立和维护血透通路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任务。

    关于手术部位的选择,通常会选择右手的病人选择左手做手术,使用左手的病人选择右手做手术。手术部位先考虑前臂、再上臂,然后考虑下肢或者胸壁。

    血透通路的寿命取决于多种因素。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寿命相对较长,可达十余年,而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的寿命可能较短。尽管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寿命不长,但可以多次手术修复,尽可能延长血透的寿命。

    术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内膜增殖、假性动脉瘤、肢体远端缺血和心衰等。其中,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如果自体动静脉内瘘堵塞了,可以于堵塞的近心端再制作一个新的瘘管。而人工血管动静脉瘘堵塞后,可以采用局部穿刺溶栓的方法来清除血栓并修复狭窄部位。

    肢体肿胀可能是由于血透通路回心静脉的狭窄或闭塞引起的。此时,可以采用球囊扩张狭窄部位并置放支架的方法来恢复通路的通畅性。

    血管超声检查在术前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动脉、静脉和探察血管病变情况,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监测瘘管的狭窄情况有助于及时干预和治疗,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并提高瘘管的使用寿命。

    血透通路的术后护理十分重要。患者应学会判断内瘘通畅的方法并在出现异常时及时联系医生处理。同时,术后应抬高术侧肢体、做健瘘操等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并减轻肿胀程度。正确的护理和使用方法对延长血透通路的寿命至关重要。
    收起
    2024-02-01 00:05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春秋不做梦
    春秋不做梦

    糖尿病治愈后如何保持不复发?这几点建议要牢记!

    糖尿病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其护理

    糖尿病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其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首先,从全身性因素来看,年老体弱、恶性疾病、糖尿病、血浆蛋白低下、贫血、肝肾功能不全等,都可能对伤口的愈合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因素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出了严峻...
    展开
    糖尿病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其护理

    糖尿病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其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首先,从全身性因素来看,年老体弱、恶性疾病、糖尿病、血浆蛋白低下、贫血、肝肾功能不全等,都可能对伤口的愈合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因素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局部因素同样不容忽视。感染和异物是影响伤口愈合的两个主要局部因素。一旦发生感染,不仅会延缓伤口的愈合,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此外,局部血循环不良或神经支配受损也会影响伤口的愈合,这些情况可能与医生的无菌操作技术、术中缝合技术、止血不彻底、电刀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

    那么,对于刚进行完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进行术后护理呢?首先,患者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低糖、低脂肪的食物是首选。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对糖尿病有很大危害,因此需在照顾伤口的同时,也要关注糖尿病的控制。

    其次,术后调养阶段的患者不应过量进食。每一顿饭都应有固定的量,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过度饮食可能引发其他方面的并发症,对患者恢复极为不利。

    此外,术后患者吃饭时应细嚼慢咽,每一口都应充分咀嚼后再咽下。快速进食会导致消化问题和其他健康风险。同时,禁食高热量的食物也是必要的,因为这可能对伤口愈合和糖尿病控制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患者每天都需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无糖的果汁可以作为水的替代品,既满足了口感需求,又避免了糖分过高的问题。

    最后要强调的是,糖尿病人术后的恢复期比正常人要长,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致的护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患者可以大大提高术后恢复的速度和质量,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收起
    2024-01-31 23:17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隔壁王学长
    隔壁王学长

    女性糖尿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对象没有年龄、性别之分,男女老少都可能受害。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趋势逐渐趋向于低龄化,因此对于年轻人群来说,了解糖尿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其中一些症状是女性特有的。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女性糖尿病的...
    展开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对象没有年龄、性别之分,男女老少都可能受害。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趋势逐渐趋向于低龄化,因此对于年轻人群来说,了解糖尿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其中一些症状是女性特有的。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女性糖尿病的早期常常会出现一些男性病人没有的症状,值得警惕注意。早发现早治疗是稳定糖尿病病情最重要的措施。

    特有症状之一:阴部瘙痒

    糖尿病病人,尤其以2型糖尿病病人为主,会在发病前期出现阴部瘙痒症状。这是由于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尿液中的糖含量增高。经过尿道排出时会给阴部的病菌创造繁殖增生的机会,进而出现一系列的炎症、瘙痒的产生。

    特有症状之二:生出巨大胎儿

    很多怀孕之前已有糖尿病的孕妇会生出巨大胎儿,是由于糖尿病孕妇血中葡萄糖升高,葡萄糖可以轻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刺激胎儿体内的胰岛素大量合成。胰岛素的作用之一是使胎儿的脂肪和蛋白质合成增加,加速胎儿生长发育,故会有巨大胎儿的产生。

    特有症状之三:性功能障碍

    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女性患者在长期体内高血糖的影响下,导致支配阴道的相关神经纤维病变或神经传导功能发生障碍,使女性在性生活中得不到愉悦感。

    总之,对于女性来说,了解和关注这些特有的症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收起
    2024-01-30 00:50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旧风年间
    旧风年间

    治疗糖尿病造成阳痿:应对之道与恢复之路?

    糖尿病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家庭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阳痿是糖尿病男性患者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如果阳痿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夫妻间的性生活质量,还可能给夫妻关系蒙上阴影,甚至导致家庭矛盾和感情危机。

    据调查数据显...
    展开
    糖尿病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家庭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阳痿是糖尿病男性患者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如果阳痿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夫妻间的性生活质量,还可能给夫妻关系蒙上阴影,甚至导致家庭矛盾和感情危机。

    据调查数据显示,约有80%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后期会出现阳痿的症状。因此,了解糖尿病造成阳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导致糖尿病阳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高血糖对神经和血管的损害。长期的高血糖环境会导致血管病变,使血管内皮受损,进而影响阴茎的血液供应,导致勃起功能障碍。同时,高血糖还会对神经组织产生损害,影响神经传导,进而影响性功能。

    在治疗糖尿病阳痿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有效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于阳痿患者而言,保持血糖平稳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国际上比较主流的控制血糖的方法是“人工胰岛”技术,即动态双C疗法。这种治疗方法通过动态监测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的分泌量,使血糖控制更加精准、稳定。

    除了控制血糖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糖尿病阳痿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局部用药。口服药物如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可以扩张血管,增加阴茎血液供应,从而改善勃起功能。局部用药如前列地尔尿道栓等,通过局部给药的方式增加阴茎血液供应,但这类药物使用不便,且疗效有限,不推荐长期使用。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治疗糖尿病阳痿的重要手段。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压力,从而改善性功能。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和神经传导,从而改善性功能。

    总之,糖尿病阳痿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血糖控制、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以期早日恢复健康的生活质量。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障碍,共同迎接美好的生活。
    收起
    2024-01-29 20:28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 努力生活每一天
    努力生活每一天

    肾有问题?这些症状你一定不能忽视!

    肾脏是我们体内的重要器官,负责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然而,肾脏问题却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症状多种多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首先,肾炎是肾脏问题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症状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血尿是最为明显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尿液颜色变...
    展开
    肾脏是我们体内的重要器官,负责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然而,肾脏问题却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症状多种多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首先,肾炎是肾脏问题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症状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血尿是最为明显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尿液颜色变红。蛋白尿则是尿液中出现泡沫,这是由于肾脏滤过功能受损,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水肿则通常表现为眼睑、面部或下肢的水肿。高血压则是肾脏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头痛、心悸、胸闷等症状。

    除了肾炎外,肾病也是肾脏问题中的一种,其症状包括大量蛋白尿、血尿、水肿等。同时,肾病还可能伴有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等症状。尿路感染则是另一种常见的肾脏问题,其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

    此外,肾衰竭也是肾脏问题的一种,其症状包括少尿、无尿、全身性浮肿、高血压等。肾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此时,患者需要接受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手术来维持生命。

    总之,肾脏问题的症状多种多样,从轻微的尿异常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都有可能出现。因此,及时发现并治疗肾脏问题对于维护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人们也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等,以降低肾脏问题的发生风险。
    收起
    2024-01-26 17:27 来自糖尿病互助帮 举报
糖尿病互助幫

糖尿病互助幫

話題:795

成員:8017

加入版塊
糖尿病幫友
活躍幫友
熱門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