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版塊:
  • +

最多上傳8張圖片,每張大小不能超過1M

  • onlooker旁观者
    onlooker旁观者

    瑞戈非尼医保后价格是多少?价格已经历了一轮下降

    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生存率较低的恶性肿瘤,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肝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2%,在所有常见的癌症当中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胰腺癌。可见在肝癌的治疗上急需新的治疗方案,近几年来,除了手术与化疗这类传统的治疗方案之外,肝癌的靶向药治疗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而在...
    展开
    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生存率较低的恶性肿瘤,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肝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2%,在所有常见的癌症当中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胰腺癌。可见在肝癌的治疗上急需新的治疗方案,近几年来,除了手术与化疗这类传统的治疗方案之外,肝癌的靶向药治疗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而在2017年,瑞戈非尼在在中国“肝癌战场”强势出鞘,成功获批上市。很多患者在看到瑞戈非尼上市的消息后激动之情难以言喻,在激动之余,也在一直关注着瑞戈非尼纳入医保的情况,那么现在瑞戈非尼被成功纳入医保了吗?瑞戈非尼医保后价格是多少?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让很多患者欣喜的,因为在2018年,瑞格非尼基于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已经成功被纳入国内医保目录当中,价格也随之经历了一轮下降。回想起瑞戈非尼上市之初,在国内一盒的价格是10080元,结合标准推荐用量来看一个患者一个月是需要三盒,一个周期需花费30240元,而在医保后瑞戈非尼一个周期需花费16464元。

    如果在经济上有困难的患者,可以考虑印度瑞戈非尼,印度瑞戈非尼在品质的各个方面并不输其他,但是价格更加亲民,一盒规格为40mg*28片,价格仅在1000元左右。
    收起
    2023-03-14 17:49 来自肿瘤互助帮 举报
  • 什么好呢
    什么好呢

    如何用中医治疗胰腺癌

    目前胰腺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手术、放化疗在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机体造成一系列创伤,尤其对晚期或体重虚弱的患者,这些创伤往往是致命性的打击。如何减轻西医治疗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重心。临床实践发现,在西医治疗过程中辅助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
    展开
    目前胰腺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手术、放化疗在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机体造成一系列创伤,尤其对晚期或体重虚弱的患者,这些创伤往往是致命性的打击。如何减轻西医治疗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重心。临床实践发现,在西医治疗过程中辅助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降低手术、放化疗的副作用,而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对年龄较大、体质虚弱的患者,单独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同样能够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那么,如何用中医药治疗胰腺癌呢?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样,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不同的患者和患病程度会采取不一样的方法。西医治疗虽然疗效比较显著,但治疗的副作用是普遍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很多年龄较大、体质虚弱的患者并不能承受西医治疗的副作用,强行治疗反而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临床发现,胰腺癌患者在西医治疗过程中使用中医药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放化疗治疗过程中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而且中医药中的抗癌成分,能够有效抑杀癌细胞,控制病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用中医药治疗胰腺癌?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优势如下:

      一、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对多数的癌症病人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治问题的,还必须从整体观点来看待癌症。癌的问题在于:癌症本身的多中心生长,癌症局部治疗的复发或再生长;癌症的转移问题,这也是局部治疗所不能解决的;癌症的全身性异常表现问题,癌症局部治疗对全身所产生的影响。由于中医在整体地看待人体和疾病两个方面有它自己固有的特点,因此,在整体治疗中,中医有它的长处。

      二、改善症状的效果和其他几种治疗方法不一样,中医药在这方面也有它的特长。例如:手术治疗能将癌症切除,但有时会带来术后的功能障碍,而出现一些新的症状。放射治疗后的反应和后遗现象也是明显的。化学药物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也有明显的影响。因而癌症引起的各类症状,在服用中药后,常可获得一定时间的改善。

      如何用中医药治疗胰腺癌?通过胰腺癌治疗案例一起来了解下中医药治疗效果如何吧!

      患者张先生,胰腺癌,男,50岁,退休工人,江苏省徐州市奎山中街。

      于2010年11月份诊断为胰腺癌,未作手术,化疗2个疗程,于2011年3月9号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逐以“三联平衡疗法”治疗,来诊时腰及腹部疼痛,消瘦,乏力,纳差,大便不成型,每日2到3次脉玄,苔薄白。3月23号复诊时腰及腹部疼痛,乏力,纳差症状减轻。4月15号复诊腹痛,饮食睡眠可,余无不适。5月17号复诊腹痛可耐受,精神睡眠饮食可,病情稳定。

      上文提到的中医药特色疗法“三联平衡疗法”是由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根据30年的抗癌经验,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该疗法具备中医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优势,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应运而生。且治疗费用低,适合治疗各个时期的癌症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情的恶化,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

      采用“三联平衡疗法”,同时将药疗、食疗、心理相结合,无论患者处于哪种发展阶段、体质强弱,尤其是晚期患者,不能手术和放化疗,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多年来该疗法的突出疗效,改变了许多人认为癌症不能治愈的错误观念。许多病人经“三联平衡疗法”治疗后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即使部分患者瘤体不能完全消除,只要元气恢复,也完全可带瘤生存,甚至带瘤工作。

      温馨提示:袁希福三联平衡疗法不仅能迅速改善癌症的症状,而且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无毒副作用,无创伤性。与放化疗联合使用,还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升放化疗的治疗效果。对于中晚期不能放化疗的癌症患者,也可直接单独采用三联平衡疗法,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控制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收起
    2017-06-28 11:55 来自肿瘤互助帮 举报
  • 亓俊美
    亓俊美

    癌症筛查,该不该做?

    Ⅰ 癌症离我们有多远
    癌症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它就潜伏在我们的身边。癌症具有治愈难、易复发、生存期短、死亡率高、易复发等特点,临床研究显示,早期癌症的治愈率高达65%以上,有些肿瘤的治愈率甚至已经超过90%,因此要想战胜癌症,早发现是关键。但不幸的是,多数癌症发现时...
    展开
    Ⅰ 癌症离我们有多远
    癌症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它就潜伏在我们的身边。癌症具有治愈难、易复发、生存期短、死亡率高、易复发等特点,临床研究显示,早期癌症的治愈率高达65%以上,有些肿瘤的治愈率甚至已经超过90%,因此要想战胜癌症,早发现是关键。但不幸的是,多数癌症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治愈难度相对较大。

    癌症是一类难以预防的疾病,早期基本无典型的疾病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忽视。癌症预防和早期发现只能借助健康体检和癌症筛查。癌症筛查主要是通过检测肿瘤标记物,配合超声、CT、PET-CT、MRI等影像学检查,检测体内是否存在肿块。但超声、CT等传统检查方法的敏感度低,体积较小(直径<0.5cm)的肿块难以被发现。

    目前肿瘤早期筛查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缺少好的检测方法,当然癌症筛查的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从原来的超声、肿瘤标记物检查,到现在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检查,癌症的检出率已经大大提高。早期筛查未来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将大有可为。

    Ⅱ 癌症筛查的重要手段
    除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肿瘤基因检测和肿瘤标记物筛查是最有效的肿瘤检测手段。

    (1)循环肿瘤DNA检测
    肿瘤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长达数十年。癌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密不可分,可以说癌症就是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其中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与癌症的关系最为密切。
    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发现不少与癌症相关的基因,通过检测这些基因的突变情况,可以筛查早期癌症,监测术后疗效,预测靶向药物的疗效和评价放(化)疗的效果。
    基因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的检测中,对现已掌握的癌症基因进行全面筛查。

    (2)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记物检测是预防和发现早期肿瘤的重要手段,对于具有肿瘤家族史和肿瘤易感人群,最好定期进行肿瘤标记物的检测。
    肿瘤标记物辅助诊断的效果较好,如胃病患者可筛查胃蛋白酶原(PeP),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可筛查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瘤患者可筛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恶性滋养叶肿瘤可检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通过筛查一些列的肿瘤标记物,可辅助肿瘤确诊;肿瘤标记物还具有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如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EA)会在手术后降低,一旦复查发现血清癌胚抗原(CEA)升高,可能提示有复发迹象;肿瘤标记物监测对于肿瘤预后的评估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如乳腺癌术后,若c-erbB-2、P53、PCNA呈阳性,ER、PR呈阴性,则提示预后效果差。

    肿瘤标记物检查虽然临床应用很广,但也仅仅是肿瘤检查的提示信号,即使检查结果呈阳性,也不一定是肿瘤,像妊娠、经期、肾小球肾炎、自身系统免疫病等均可引起假阳性反应。当然,肿瘤检测物成阴性也不一定能排除肿瘤,像产生肿瘤标志物的肿瘤细胞数目少、外周血液中无肿瘤标志物,或肿瘤标记物与某些抗体形成了复合物等因素都会影响检查结果。

    Ⅲ 癌症筛查的适用人群
    (1)年龄在 50 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者;
    (2)肥胖(超重)长期饮酒、吸烟者;
    (3)长期接触或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线的人群;
    (4)身体出现异常,怀疑患有肿瘤疾病者;
    (5)肿瘤术后监测中,或放化疗后需进行疗效评估的患者;
    (6)饮食不洁,大量摄入脂肪、硝酸盐等人群。

    Ⅳ 癌症筛查是否真的必要?
    癌症筛查与慢性病筛查大有不同,检测出癌症对人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早点知道自己患癌真的是件好事么?
    其实癌症筛查的自开展以来就饱受争议,有人觉得癌症筛查的噱头大于其实际意义。以肺部小结节为例,临床统计显示:约40%的肺部小结节是良性的,后续并不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在没有筛查的情况下,部分肺部小结节患者是可以安稳度过一生的;如果患者通过筛查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就必须通过手术切除,但有些小结是无法切除的,这种情况下患者一生都会活在肺癌的阴影下,不得安生。因此,癌症筛查对于部分人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另外,经济条件也是限制癌症筛查开展的重要因素,癌症筛查价格不菲,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比不小的开支。

    癌症筛查身处窘境,这种情况下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去做?
    收起
    2017-05-04 10:17 来自肿瘤互助帮 举报
  • 怀念不如见面
    怀念不如见面

    吸烟与癌症有何关系?

    据美国癌症协会报道,2000年全球共有5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其中30%(约142万人)死于癌症;20世纪,烟草共夺去全球1亿人的生命。       吸烟与约85%的肺癌,80%的喉癌、咽癌、口腔癌和唇癌,75%的食管癌,45%的膀胱癌,30%的宫颈癌、胰腺癌,...
    展开
    据美国癌症协会报道,2000年全球共有5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其中30%(约142万人)死于癌症;20世纪,烟草共夺去全球1亿人的生命。       吸烟与约85%的肺癌,80%的喉癌、咽癌、口腔癌和唇癌,75%的食管癌,45%的膀胱癌,30%的宫颈癌、胰腺癌,20%的胃癌发病有关。吸烟者的癌症死亡率比非吸烟者高2倍;而重度吸烟者则高达4倍以上。       吸烟不但在直接接触部位(口腔、咽、喉和肺)引发癌症,而且在远处部位亦可导致癌症。例如,几乎50%的男性膀胱癌和肾癌死亡是由于吸烟所致,吸烟者患膀胱癌和肾癌的危险性比非吸烟者高23倍。美国每年4600例宫颈癌死亡者中30%是由于吸烟所致。而被动吸烟(包括被污染的空气)也已经证实是非吸烟者患癌症的一个原因,尤其有害于儿童。       戒烟对所有的癌症患者都有很大的好处,特别是肿瘤早期。对与吸烟关系密切的肿瘤患者来说,戒烟尤为重要。例如头颈部的恶性肿瘤,确诊后戒烟可减少第二原发癌的发生率、病变复发和放疗诱导的发病率。对癌症患者来说,戒烟也可减少与麻醉、手术、放疗和化疗相关的并发症。
    收起
    2015-08-10 10:56 来自肿瘤互助帮 举报
  • 爱我会发光
    爱我会发光

    原来乔帮主不是胰腺癌!

    去年,不少报道宣称“苹果教主”乔布斯因患胰腺癌去世。事实上,从美国媒体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乔布斯所患的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只是恰好位于胰腺的胰岛细胞上,并非通常所谓的胰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初的临床症状通常是非特异性的,比如腹泻、头面部和躯干部皮肤潮红、腹部绞痛等,这也导...
    展开
    去年,不少报道宣称“苹果教主”乔布斯因患胰腺癌去世。事实上,从美国媒体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乔布斯所患的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只是恰好位于胰腺的胰岛细胞上,并非通常所谓的胰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初的临床症状通常是非特异性的,比如腹泻、头面部和躯干部皮肤潮红、腹部绞痛等,这也导致经常被错误地认为是其他病变造成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就像身披了一件隐形外衣,让人琢磨不透。
    收起
    2015-06-05 14:02 来自肿瘤互助帮 举报
  • asdf
    asdf

    注意:5种饮食方式容易得癌

      过食温热性食物

      如医小知识:所谓的温热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温度过高、过烫的食品;一是指属于中医药性划分中的温热之性食物。因为过于辛热,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所以这类性质的食品最易诱发的是消化系统的肿瘤。

      过烫饮食是导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肿...
    展开
      过食温热性食物

      如医小知识:所谓的温热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温度过高、过烫的食品;一是指属于中医药性划分中的温热之性食物。因为过于辛热,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所以这类性质的食品最易诱发的是消化系统的肿瘤。

      过烫饮食是导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饮食过热,会损伤、刺激食道黏膜上皮,长期刺激下将诱导组织恶变。中国人的消化道肿瘤明显高于西方人,就是与中国人多喜热食,一日三餐均喜配以热汤,如菜汤、面糊等有关;相对于中国人,西方人的饮食较为简单,平时少见热汤,而多饮用果汁、可乐等冷饮。

      酒为辛热之性,长期饮酒,是消化系统肿瘤发病最常见的因素。山东西南地区为食道癌的高发区,就与这一地区饮食中嗜热、嗜酒有关。其实,早在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认为酒精饮料的过度消费与口腔癌、喉癌及食道癌有关。在分别对江苏启东县肝癌相对高发的通兴乡与相对低发的西宁乡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前者肝癌病死率是后者的2.5倍。而两乡只有一路之隔,自然环境基本相同,吸烟率也相当,所不同的是肝癌高发区的人们爱喝酒,低发区的人们则喜欢饮茶。

      就像中国人嗜茶一样,西方人多喜喝咖啡。美国学者在经过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后认为,咖啡因对胰腺癌和膀胱癌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经常饮咖啡的人比不饮咖啡的人患这两种癌的可能性大2~3倍。在胰腺癌患者中,至少一半是由于过多饮用咖啡引起的。

      五味失调

      中医认为饮食应五味调和,甘、苦、酸、辛、咸的食物要均匀食用,任何一味偏食,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在引起肿瘤的因素中,肥甘厚腻太过与咸味太过是常见因素。

      肥甘厚腻太过

      中医的肥甘厚腻之品,属于甜味、油腻性食物。从临床研究来看,甘味食物即淀粉类、糖类食物,摄入过量易导致胃癌;肥肉、油脂等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能促发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和胰腺癌。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肿瘤属于积证的范畴,《内经》认为,积证就是津液、淤血的凝滞,而肥厚饮食,容易助湿生痰,无疑会加重这些病理产物的凝聚。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经常吃高脂肪饮食可促使肝脏分泌更多的胆汁,进入肠道后,胆汁中的初级胆汁酸在肠道厌氧细菌的作用下转变成脱氧胆酸及石胆酸,而这两种物质均是促癌剂,可以使肠道黏膜癌变。同时,脂肪还能为多种肿瘤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咸味太过

      除了食盐,咸味食物还包括咸菜、咸鱼、咸肉以及其他腌制食品等。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常食腌制食品者食管癌发病的危险性是不常食用者的2.79倍。嗜食咸味食物最容易导致的癌症是胃癌。嗜食咸鱼的日本渔民,胃癌、食道癌的发生较为普遍。嗜食咸鱼亦是致鼻咽癌的一个重要因素。马来西亚研究人员发现,沿海居民患鼻咽癌较多,原因与他们爱吃咸鱼有关。我国普查资料证明,在胃癌高发区,人均每天摄人食盐50克;而胃癌低发区,人均食盐摄入量仅为6克左右。

      实际上,盐本身并不致癌,引起癌变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盐溶液易破坏胃黏膜保护层,引起黏膜糜烂或溃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遭到致癌物质的入侵,就会产促使胃黏膜细胞局部癌变。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只是不可过量食用。一般认为,正常人摄盐量应控制在每天6克以内。

      霉烂食物

      黄曲霉毒素已被公认为是最强烈的致癌物,而黄曲霉菌富含于霉烂的谷物、玉米、花生中,该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易于生长繁殖,研究发现其可诱发实验动物的多种肿瘤。这种因素是导致亚洲、非洲某些地区癌肿高发的重要原因。
    收起
    2015-04-29 11:55 来自肿瘤互助帮 举报
  • 随风飘摇
    随风飘摇

    不怕“饿”的胰腺癌该怎么治

        通过阻断血供“饿死”肿瘤是很多实体肿瘤治疗中很经典的思路,然而凶险的胰腺癌本身就是一种乏血乏氧的肿瘤,它很“抗饿”,此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胰腺癌特性,肿瘤细胞不足三成
      胰腺癌尽管发病率不是很高,但不足5%的5年生存率让它显得格外凶险,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
    展开
        通过阻断血供“饿死”肿瘤是很多实体肿瘤治疗中很经典的思路,然而凶险的胰腺癌本身就是一种乏血乏氧的肿瘤,它很“抗饿”,此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胰腺癌特性,肿瘤细胞不足三成
      胰腺癌尽管发病率不是很高,但不足5%的5年生存率让它显得格外凶险,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很多医生的努力目标。
      众所周知,很多实体肿瘤都是肿瘤细胞不断复制增殖形成的,于是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往往血运丰富。肿瘤富于血供的生物学特点是其快速生长的重要特性,同时也为我们对抗肿瘤提供了思路。医生通过药物、手术等各种手段阻断肿瘤组织的血供后,往往可以“饿死”肿瘤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这一系列治疗措施似乎在胰腺癌面前效果不明显,并未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为什么胰腺癌会“刀枪不入”呢?研究发现,在胰腺癌的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占不足30%,更多的是炎症间质细胞和纤维组织,这一现象使得胰腺癌内部具有乏血乏氧的特点。在这种独特的肿瘤微环境中,不仅抗肿瘤药物难以通过血管到达肿瘤局部,而且也限制了正常免疫细胞对于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此外常用的“饥饿疗法”也会黯然失色,因为胰腺癌原本就不怕“饥饿”。
    乏氧诱导因子,肿瘤细胞的“帮凶”
      在人体内存在一类乏氧诱导因子,在正常情况下它们被不断降解并长期维持在低水平,但研究发现很多肿瘤组织中会出现乏氧诱导因子的过度表达。既然胰腺癌具有乏氧微环境,那么乏氧诱导因子对于它是否有着特殊的意义呢?沿着这个思路,几年前我们团队开始重点研究乏氧诱导因子-1(HIF-1)。
      既往研究发现,胰腺癌组织中HIF-1阳性率高达88%,而正常组织仅有16%表达,同时HIF-1的表达强度与胰腺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提示HIF-1参与胰腺癌的病理生理过程。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HIF-1是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环。当局部出现乏氧现象后,HIF-1出现过度表达,并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了胰腺癌的进展。首先是HIF-1通过调控Fascin和LASP-1两种在胰腺癌高表达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表达,增强胰腺癌的侵袭性;其次与CX3CR1组成正反馈环路,介导肿瘤细胞向神经组织浸润,同时维持两种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促进胰腺癌的代谢重排;再次,HIF-1还调控影响胰腺癌增殖的相关分子表达。此外,对大量胰腺癌标本研究后,我们证实了HIF-1多态性与胰腺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打击“帮凶”,提升临床疗效
      目前对于进展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吉西他滨,然而,吉西他滨的临床效果相对有限,主要是因为遗传性或者获得性的化疗抵抗。考虑到胰腺癌的乏氧和免疫抑制微环境,我们尝试应用HIF-1的特异性抑制剂(PX-478)来改善胰腺癌的微环境。PX-478目前在动物实验和多项临床研究中证实可以在转录、翻译机翻译后水平抑制HIF-1的表达。
      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化疗应该提高抗肿瘤免疫并且改善肿瘤内部的免疫抑制环境,即帮助局部的免疫细胞重新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被认为是提高免疫反应的最佳方法,它可以诱导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我们的实验数据证实,在具有免疫力的小鼠体内,联合使用吉西他滨与PX-478后,可以明显增加抗肿瘤作用,并且增加肿瘤内部T淋巴细胞的浸润。而在免疫缺陷鼠体内,则没有明显增加抗肿瘤作用。吉西他滨与PX-478联合处理细胞后,作为疫苗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
      总之,动物实验证实吉西他滨联合PX-478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HIF-1抑制剂通过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机制明显改善吉西他滨的治疗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PX-478处理后的细胞作为疫苗可以有效控制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由此,我们相信HIF-1在胰腺癌的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有望成为胰腺癌的治疗新靶点。
    收起
    2015-03-03 11:43 来自肿瘤互助帮 举报
  • 随风飘摇
    随风飘摇

    胰腺癌晚期放疗和化疗,哪个效果更好些?

    做了强化CT和血常规以及肝脏的检测,都没问题
    2015-02-24 18:39 来自肿瘤互助帮 举报
  • 你像时光唯美
    你像时光唯美

    国内胰腺癌治疗领域新进展

        近日,国内某知名医学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Cell Research》 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磷酸激酶ERK能够对FBW7进行磷酸化促进其降解,这一过程影响了FBW7发挥其肿瘤抑制因子功能,促进了胰腺癌发生。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胰腺癌...
    展开
        近日,国内某知名医学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Cell Research》 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磷酸激酶ERK能够对FBW7进行磷酸化促进其降解,这一过程影响了FBW7发挥其肿瘤抑制因子功能,促进了胰腺癌发生。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胰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可怕疾病,其5年生存率不到5%,是所有癌症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由于缺少有效的早期检测方法以及该种癌症初次诊断后的高转移率,只有15%~20%的病人能够进行切除手术。因此,提高临床治疗的实践性迫在眉睫,同时需要对PDAC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FBW7是SCF泛素连接酶复合物识别底物的一种重要组分,能够通过靶向多种癌蛋白促进其降解发挥肿瘤抑制因子功能。FBW7在基因组内的删除或突变常发生在多种人类癌症中,但并不会出现在PDAC。因此,了解胰腺癌中FBW7的肿瘤抑制因子功能如何受到损伤就变得非常重要。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在胰腺癌临床样本中发现FBW7低表达与ERK激活显著相关,ERK激活主要是由于胰腺癌中KRAS突变导致的。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ERK能够与FBW7直接相互作用并对FBW7的205位苏氨酸进行磷酸化,促进FBW7发生泛素化降解。研究人员将FBW7的205位苏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后,该位点抵抗ERK依赖性磷酸化,结果发现胰腺癌细胞增殖及肿瘤发生过程均受到显著抑制。
    总得来说,这些结果揭示了癌基因KRAS突变是如何通过抑制肿瘤抑制因子FBW7促进胰腺癌进展,对于胰腺癌临床实践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分子基础。
    收起
    2015-02-02 22:05 来自肿瘤互助帮 举报
腫瘤互助幫

腫瘤互助幫

話題:210172

成員:836

加入版塊
腫瘤幫友